理想信念就是力量
上传者: 时间:2007/2/28 16:03:05 点击次数:13925

华模中学党总支微型党课教材(一)
理想信念就是力量

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信念,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航道的指路明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必然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它的根本维系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民族之林的能力。”为了光复旧物,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代代仁人志士,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威武而不屈”,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都是源于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有这样的脊梁,有这样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确信。从理论上讲,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坚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精神法宝
  理想和信念不是空的,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延安时期,条件十分艰苦,山沟里穷得不得了,但大批人才还是往延安跑,还要越过几道封锁线。当时有评论说,延安不仅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因为她代表了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延安的宝塔山不算高,但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它成了中国人民心中的灯塔。建国时期,中国很困难,百废待兴,一大批海外学子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李四光,钱三强等一批学有所成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回来报效祖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队伍中又涌现了像郑培民、周国知、牛玉儒、任长霞等典型,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仍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共和国之恋》这首歌写得好:“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这样一种深沉而执着的境界。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无数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失败了,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靠的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忠诚。尽管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但却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是美好的正义事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我们不仅从战争年代闯过来了,从三年困难时期闯过来了,而且经受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凭着这种理想、信念,不管将来有什么艰险,我们都可以成功地闯过去,以达到胜利的彼岸。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维护国家独立,保证国家安全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能在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独占一角?原因就在于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够独立自主?最根本的是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而且就连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的最大遗憾,就是使伟大的苏联公民丢掉了伟大的苏联国籍。2000年元旦过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方面处理着车臣问题,一方面关注经济形势,他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当年世界第二大强国,今天仅相当于中国的1/5”。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意识形态上出了问题,动摇甚至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不能说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著名学者亨延顿曾经讲过:“前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另一学者大卫·科茨也明确地说:“苏联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思想中”。
  俄国人走过的路我们不能再走,俄国人尝过的苦果我们不能再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这是一项强基固本的工作。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砥砺意志,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党和整个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十分信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但也确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惑,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有的人认为,现在社会是多元化的,不要再搞指导思想一元化那种“左”的东西了;还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空洞说教。不要以为上面说的一些情况是个认识问题,现在有的人已经按照这样一些认识支配自己的行动了。如有的人崇拜金钱,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甚至因此而丧失国格人格,滑进了犯罪的深渊。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在剖析其犯罪根源时写道:“我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与其江山一旦易手,自己万物皆空,不如权力在握时及早做些准备,如有不测也万无一失”,正因为他的最根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才使他被糖衣炮弹击中,一步步走上犯罪的不归之路。
  当前有两个年龄段的干部自毁堕落的现象最引人注目。一是接近离退休年龄的干部,人称“黄昏迷途”,也称“59岁现象”;另一个就是中青年干部,人们称之为“新星陨落”,或叫“39岁现象”,这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从根本上说都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如不能有效地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确实非常令人担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当今有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是真信、深信,已经不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而是一个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
  四、如何做到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列宁有句名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因此,共产党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当前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地改造好主观世界,以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坚定地做一个清醒的共产党人。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广大党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又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目前,在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二三十个属于发达国家,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不是解除人类贫困、推进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出的“两个必然”并没有过时。
  第三,必须很好落实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不懈努力中。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在朝着这个最终目标前进。当前我们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实际上也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而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统一起来,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只有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情和忠诚,化作为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延伸阅读
  世界发展的三种可能
  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社会倾尽全力创造一个单极化世界,来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对世界的绝对领导。在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正在建立它的新帝国,意欲将人类置于其完全控制之下。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几年来一直在发出警告,未来世界发展将会出现三种可能:听任美国的指令、保持利益的平衡或陷入全面混乱。
  毋庸置疑,美国希望出现的绝对是第一种情形。北约组织就像癌症肿瘤一样在全世界扩张。实际上由美国直接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将全世界人民置于了债务的墓穴中。好莱坞和美国媒体每天向世界人民灌输着美国式的生活方式。
  但是,任何独裁和控制全世界的欲望注定都是要失败的。拯救全人类并寻求发展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懈的斗争,第二种情形才能实现,那就是求得各国文化、传统和利益的平衡。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只有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共产党的三大斗争方向
  俄共提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成为这场争取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斗争中的代表。它们正在逐渐地将全球向左转。共产党运动已经从因苏联解体而引起的震荡中恢复过来。人们不愿看到全球化哲学体系的胜利。全球化意味着利己主义的盛行和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使得人们眼中只有美元的存在,而心灵却冷若冰霜。如果我们能够使全球左派力量实现长久联合,便可以应对这种局面的出现。
  我们的斗争朝着三个方向发展:发展和壮大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抗议活动;为改变国家政治进程和由共产党提出的克服危机计划举行全民公决;通过选举活动整合共产党。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