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模:抓学习习惯从“四环节”入手
上传者:邵伶俐 时间:2008/11/4 16:08:31 点击次数:6186
我校自2007年9月开学来一直倡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和方法,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实践,现已初见成效,为此,《上海教育》杂志社的罗阳佳记者特地采访了我校并作了题为《华模:抓学习习惯从“四环节”入手》的报道。
 
华模:抓学习习惯从“四环节”入手
    琅琅上口的学习“四环节”十六字口诀,贴在黑板上的学生优秀作业,学生开讲座介绍学习方法……近日,华东模范中学从学习基本环节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初步成效。   
    华东模范中学抓学习“四环节”、改进学生学习行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与上海市教学工作会议所倡导的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常规“五环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抓学习,师生同受益
    抓学生学习规范,是华东模范中学基于对当前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心理等学业状况的了解和判断而产生的。
    华东模范中学校长董君武自2006年8月走马上任后,一如既往地坚持进教室上数学课的习惯。上课的时候,他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一个现象:当他在黑板上写出题目时,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一边双目紧盯黑板,一边在脑子里凭空遐想,丝毫没有动笔打草稿的意思。这个细节引起了董君武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本领,学校有责任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今不少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学习行为偏差问题,学校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当董君武在教师大会上对该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并提议集体研究学生学习心理、习惯和方法时,教师反响强烈,纷纷表示支持。2007年3月,一个研究最基本也是最核心问题的项目“学生学习习惯、心理、方法的调研与策略的研究”正式启动。项目下设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三个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支由20多位教师组成的“先锋队”,引领全校教师共同关注和思考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策略。
    抓规范,环节零遗漏
    经过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考虑到方便师生理解和记忆,项目组最终确立了十六字的学习“四环节”行为规范。“四环节”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每个环节分别有四点要求,一共十六字,预习环节抓“读、查、思、问”,上课环节抓“听、记、说、练”,作业环节抓“温、纠、习、疑”,复习环节抓“忆、理、联、研”,每个字都对应有具体详细的要求。
     要求明确后,又在全校分年级、分学科、有重点地推进落实,并以12个备课组、2个起始年级、1个教研组为试点基地,先行实施“十六字”方针。以初一数学备课组为例,他们针对初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作业不够规范的特征,重点研究“上课”和“作业”环节,尤其是前者的“说”‘练”两字和后者的“温”“习”两字。教师结合一个个课例进行行动研究,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包括张贴示范作业、让学生介绍学习方法等。
    抓落实,学生有章可循
    预习环节是学习的首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但不少学生把预习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为此,预备年级语文教师高丽君结合该年级学生特点,把预习环节的“查”主要落实在“查生字词的音、意,查阅作者资料”两项基本要求上。之后又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分阶段的工作重点”,明确了“查”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
    在教给学生“查”的方法后,高丽君又一改课前检查预习情况这种简单低效的做法,探索出富有新意的策略,把学生的预习作业放在班级“学习园地”,鼓励同学学习;通过查字典比赛、给生字注音比赛来检测学生“查”的情况;在课前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活动,请同学上台就预习中查的内容进行答疑解惑,台下同学则提问“刁难”……一系列的激励手段和评价方法使学生自觉查阅资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也慢慢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四环节”实施几个月下来,华东模范中学学生学习行为有了较大的进步。预备班的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业格式规范率达到90%以上,作业按时独立完成率达95%以上,作业的优秀率也明显上升。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