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劳动法》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和作用,了解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公民的义务和权力以及如何维护自身合法的劳动权益。
引导学生增强依法劳动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劳动法,正确对待劳动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热爱和珍惜我国稳定、团结、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环境。
教学内容:
一. 劳动法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和作用
1. 立法背景
2. 意义和作用
1)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
2) 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促进就业
3.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4.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5. 第五章 工资
6.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7.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8. 第八章 职业培训
9.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10. 第十章 劳动争议
11.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12.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13. 第十三章 附则
三.权利与义务
1.义务: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2.权力:
1)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3)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四.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
知道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立法背景 |
* |
|
|
|
立法意义 |
|
|
* |
|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
* |
|
|
|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
|
* |
* |
法律责任 |
|
* |
* |
|
课时: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