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4)班主题班会教案
上传者:邵伶俐 时间:2007/3/6 14:43:23 点击次数:11186
高三(4)班“了解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主题班会
 
目的意义:通过革命历史故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上所发      
          生的具体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对革命发展过程的影响,通过讲故事加深学生“三史”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进行知史立志、知史爱国教育和继承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跨世纪的“四有’青年。
前期准备:全班同学自己通过各种途径,例如网络,报纸,杂志等阅读相关材料,自己分散学习。并总结心得。
活动心得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心里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重新回忆历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落后就要挨打,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富强,就要靠知识的力量,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新世纪的建设重任就肩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人民负责。历史的教训能使深刻的,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活动过程
合:高三(4)班“了解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B: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A: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A: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B:为了让我们懂得名人、伟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
 
  A:为了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中学生。
 
  
 A: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画面(播放有关中国历史的短片,看完短片之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感受。
 
 
A:“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啊,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B: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A: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呢?
 
  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PPT)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几次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了关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观点:(屏幕打出)
 
  第一,民族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种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的品格。
 
  第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四,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范畴。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就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谈一谈民族精神的内涵。
 
  1.从传统精神来看,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可以概括为:
 
  ①为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同学演讲<<满江红>>)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②与民忧乐的济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与民忧乐的人物典型图片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③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④勤劳节俭的立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勤劳节俭的典型人物图片)
 
  ⑤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典型人物图片)
 
  ⑥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威武不屈的大太夫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⑦舍生取义的尚义精神例如:(学生参与 播放有关舍生取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2.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它的内涵,如:长征精神、抗北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任长霞精神等(学生回答,屏幕上打出相应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下面请听演讲《回看历史,振我中华》
 
A: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好准备。
 
  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四、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创造。
 
  五、树立劳动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B:同学们,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刻苦学习,健康成长,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因此,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拓展个人的知识面,离不开历史的指点迷津。唯有如此才能争当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有志向的炎黄子孙。
合:高三(4)班“了解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备注]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看历史 振我中华》。 历史的风,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我也知道了,中国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抛妻别子、不惮前驱的林觉民;你使我想起了,东渡扶桑、救国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使我想起了,陈毅元帅如是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重若苦海的苦难,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啊,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揽起狂澜,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 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同学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同学们,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学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