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的故事——华模教育伉俪的精彩时刻
上传者:陈妍 时间:2016/6/15 16:18:20 点击次数:8266

“家家”的故事

——华模教育伉俪的精彩时刻

 

你我皆凡人,用质朴的语言诉说平凡的故事。

                                                             ——题记

“家家” 是一个12岁的男孩,和爸爸妈妈一样是以华模为家。

妈妈陈华老师,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华模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教师。从教18年,曾获得静安区青年优秀奖,静安区园丁等称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校学科带头人。

爸爸刘文伟老师,党员,1997年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任教,1999年“因为爱情”追随来到华模中学,从教18年,曾获得静安区青年优秀,静安区园丁,静安区教育明星等称号。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校学科带头人、教导主任,市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库成员。

20033月,他们的儿子“家家”如约来到这个世界,大名“刘家诚”。寓意为:刘文伟加上陈华的爱情、智慧、实力、优点、运气……所有集于一身。从此,三人的幸福小家庭,在华模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因为刘老师和陈老师都太忙,家家从小是外婆和奶奶轮流来沪带大的。陈老师休完产假,就接回原先的班级继续做班主任,刘老师则是担任着年级组长兼班主任。家家大班时,妈妈初三,区中心组成员;爸爸高三,区中心组成员。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家家的拼音认字、数学逻辑、唐诗英语等等入门教学,便在一家人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忙忙碌碌中粗略完成了。也许真的是结合了爸爸妈妈的智慧、实力、优点、运气……经过两小时的轮番测试,家家进入一师附小的特色班。刘老师和陈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愧疚之心也少了些许,庆幸家家没有因为父母的忙碌怠慢而输在起跑线上。

进入小学,外婆和奶奶回了老家,他们成为真正的三口之家。家家每天从一师附小放学不是直接回家,而是来到华模“陪班”,在妈妈的办公室做作业。爸爸妈妈忙于教学总是很晚下班,晚饭基本在外面草率解决后回家。有时候周末父母加班,家家也只能跟随着,因为独自在家不安全。尤其是学校有监考任务时,父母去监考,家家只能被锁在办公室里做作业、看书,绝对不能出来溜达。有时感冒生病了,家家也只能把野外露营的帐篷带到学校,躺在里面默默地休息康复,常有人笑称他“华模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达人”。

如今,家家已成为一名初中生。小初衔接的重要关头,爸爸妈妈又是在毕业班,一个初三,区中心组成员、备课组长,一个高三,区中心组成员、教导主任。对于家家的学业,两人均是无暇顾及,常向家家解释,他们有更多的学生需要关心,家家应该自觉、自理、自立、自主……家家总是一笑置之,他早已习惯,早已接受。家家每周例行之事是,周六早晨一家三口出门,先送家家到静安活动中心学车模,爸妈再去学校加班备课;家家下课后自己走到华模,打球,骑车,运动,等父母忙完再回家。有时,一等就是一天。

周末的华模,成了家家的家。家家在这里长大,而且要在这里继续成长。

 

“家家”的三口之家,是一个爱岗、敬业、好学、上进的家。

家家的爸爸妈妈一个是语文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他的同学都很羡慕,因为这样就根本不怕学习中遇到难题了,但是也许家家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在家里的作业都是独立完成的,特别是今年的一年,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帮助他完成作业?夜幕降临,陈老师和刘老师要么拿出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要么备课,要么在命制学生练习卷,或者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上:学习、工作、学习、工作,家家经常说:什么是学习型家庭?就是一家三口都在学习!家里的电视也只有周末的时候偶尔打开一两次,视频点播什么的也只有寒假暑假派得上用场,搞得节俭的陈老师一直对这个娱乐项目耿耿于怀。

家家是一个自觉、上进的人,作为一个典型的男孩,他也有自己的爱好,运动、电玩、航模,等等,但是他也知道,学习是他的第一任务,每天放学回家,首先要完成的是作业,周末来了,抓紧时间要做的也是作业,特别是周五的晚上,他学习的劲头可大了!在家家看来,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的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华模服务。

陈老师和刘老师都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的独立、上进、付出、投入让他们有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也正是在这个小家庭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家家在这个爱的港湾里茁壮成长。

 

“家家”的故事,是和大伙伴们亲如一家的故事。

可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也可能是从小父亲陪伴太少(母亲陪伴也不多),家家从小就胆小内向。上小学后,每天放学都来华模,接触人多了,性格逐渐活泼开朗;那时妈妈的学生读初二,哥哥姐姐们因为喜欢妈妈,对他也是爱护有加,他在华模更是如鱼得水,快乐健康地成长。

首先,他认识了冯某某,陈老师的学生。冯云的母亲生下她后,离婚回了泰国;父亲再婚,她与奶奶相依为命。热爱文学的她,感受到陈老师浓浓的师爱,也得到了陈老师特殊的关爱。放学时,总和家家一起学习玩耍;初三最后阶段,常去陈老师家,和家家一家共度周末。家家亲热地称她“姐姐”,她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接着又有了周姐姐、刘姐姐、周哥哥,他们的导师是刘文伟老师,这几个同学因为家在郊区,都是住读生,不同程度的有时候和家家有些接触,这大概也算是让作为独生儿子的家家聊解孤独之憾吧。

最近四年,家家家庭又多了三个“弟弟”——小刘、小吴、小张。他们都是陈老师2015届的学生,其实, 这三个“弟弟”比家家大三岁,高三个年级。他们说家家够义气,对他们照顾有加,理应尊为“大哥”,乐得家家更是义不容辞地对他们“爱心泛滥”。

妈妈从预备班开始教他们,那时家家三年级。妈妈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留他们补作业,或是辅导他们功课,总是把家家的零食拿出来分给他们吃。一见如故也好,日久生情也罢,这四位便成了兄弟,而且他们自行改名随家家。

生活还在继续,家家的故事仍在上演,他在华模快乐地成长。

他相信,在爱的奉献里,他的家庭成员会越来越多,幸福满满……

 

主人公:刘文伟,男,党员,华东模范中学教导主任,数学高级教师

           华,女,群众,华东模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