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党课
上传者: 时间:2007/3/15 9:37:38 点击次数:8950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微型党课”这个栏目,希望通过“普通党员讲身边事”,使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感同身受,起到教育、鼓舞、激励作用。首次编发的两篇是闸北区委举办的“微型党课”演讲比赛上获奖的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来稿,登上自己的讲坛,说说令您感动、难忘、受教育的人或事。

回味平凡
  闸北区永兴路二小曹晏平
  我曾是上海郊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从教5年后调入闸北永兴路二小任教。初到闸北的我,第一堂公开教学未得到认可,好不容易得到一次区级公开教学的机会,几次试教又被否定,当时区音乐教研员对我的评价是:教学水平与闸北区相比落后20年。
  自卑伴着失落,让我一时间沮丧到了极点。然而,学校对我的培养并没有改变,党组织对我的关心更是丝毫没有改变。在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上,《理想信念与事业成功》的系列主题报告一次次感染着我,把我带出了心灵的谷底。
  放开胸襟的我,再次树立自信,正视自己的不足,“有缺点马上改,直到把缺点改成优点为止”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努力钻研着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喜欢我的音乐教学。努力有了回报,一次全区公开教学,专家、同行给了我极高的评价,之后,几度公开教学均获成功。2001年,我如愿以偿获得了闸北区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
  2002年,我被推荐参加全国教学评比。正当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赛前准备之中,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也同时袭来——母亲病危。我刹那间只想放弃比赛,好好照顾母亲。然而,面对党的培养、校领导的热切期望,我又怎能推卸这份责任呢?我不但不能放弃比赛,而且还要力争夺取最佳成绩,因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学校,更代表着闸北。最终,我把眼泪装在心底送走了母亲,却把笑容挂在脸上走进了课堂。丧母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渴望,共同铸就了一堂夺得全国桂冠的教学课——《雪绒花》。整堂课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他们通过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展示的作品,让所有人产生了共鸣,包括我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依然深刻,沉重,然而,心中的喜悦同样清晰和真实。
  2003年以来,我成为上海市音乐学科中心组的一员,从此,对课堂教学的钻研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因此,我在获得全国一等奖后依然不断前进,从二期课改新教材示范课,到全国音乐教学展示课,从二期课改教材培训讲课,到外省市音乐教学专题讲座,都是我不断实践留下的足迹。
  在我家乡有句俗语:一生守望在麦田里的农民,若眼里只有麦穗,是不可能盼来收获的。如果说,音乐教学是我的麦田,那么除了课堂实践,初出茅庐的我能够在科研理论上有所突破吗?2001年,我用行动找到了答案:《“尝试——成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市级立项。此后数月,我到处查找资料,阅读名家名作,翻看教育论著,写下自己的观点理论。这一路写来,心中无比酣畅。通过研究,我所参与的课题获得了上海市二等奖。
  有播种就会有收获,此后,我有数篇论文在全国、全市艺术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受邀参加《上海市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审读与磨稿工作;被聘为上海市音乐学科成套教材评价专家组成员等职;同时,我还参与了《上海市小学音乐三至五年级教学参考用书》以及《上海市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案例的编撰工作。
  回首走过的路,说不出的平淡,没有太多的掌声,看不见骄人的成就,有的只是一次次尝试,伴随着偶尔的挫败。但是,正是这段平凡的路,让我感动,令我快乐,使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志愿者,用心托起的党旗更红
  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王蔚
诚心服务,优质教育进千家;竭诚奉献,心心相印连万户。这是闸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员志愿者的铮铮誓言。在连续五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等荣誉的背后,党员志愿者们用爱心、诚心、热心、耐心和恒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搭建起一座座最美丽、最动人的“心灵花园”。
  中心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集合了一群在各自从事的教育领域中有一技之长的精英:儿童画教师吴有源,全国少儿美术教育新星,闸北区优秀青年人才;电脑美术教师徐林峰,“全国少儿校外教育优秀理论研究工作者”;舞蹈教师殷莺,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戏剧老师周俭,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1名党员自发当起了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带来了活力。自英语俱乐部率先成立后,30余个俱乐部相继成立。科教部党员志愿者与临汾街道联合举办“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技能的场所;艺教部党员志愿者为居委歌舞团队编排了精彩的节目;群文部党员志愿者坚持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丰富居民们的文化生活,“科普进社区”、“军民鱼水情”、“少儿书画赈灾义卖”、“七彩纳凉晚会”等一项项主题鲜明、内容精彩的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了贡献。图书馆的党员志愿者建立了面向社区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辅导站,开展了“亲亲服务热线”、“姐妹们走进图书馆”、“青少年团体心理训练营”、“忘年交读书会”等各类社区活动。
  中心党支部李晓艳书记是党员志愿者中的“文明领跑人”。她常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去年,她带领中心的21位党员志愿者投入到“居民网上学习圈”活动中。中心投资10余万元在图书馆建立了“社区居民休闲廊”,配置了电脑和上网设备。建设过程中,李晓艳书记和吴新生主任带领着几名党员志愿者成立突击小分队;搬运设备靠劳力,调试机器靠脑力,连续奋战了一星期。建成后,居民纷纷前来,年纪最大的有85岁,最小的只有6岁。
  中心党支部还与汾西路261弄居委会开展了双结对活动,4名党员志愿者与小区内两户困难家庭结对,还特意制作“结对联系卡”,一一注明支部负责人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让困难家庭遇到急事难事时有了“保险”。结对后,党员曹建玉坚持一周一个电话,及时了解情况。当她得知13岁的小翁酷爱英语和书法时,便主动联系,让他免费参加中心的剑桥英语班和市民族文化培训班。党员刘耀瑛打电话到结对家庭,得知他们正为女儿如何填写大学志愿犯愁,就主动上网帮他们查找资料,出谋划策。此外,对与中心结对的20位贫困学生,志愿者们或给予个性特长上的指导,或免收他们的学费,或让他们免费参加“水乡同里绘家园——民族文化考察活动”、“创意无极限,巧手乐翻天——巧手夏令营”、“相信自己,创造奇迹——主题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者的工作虽然平淡无奇,志愿者的行为虽然质朴无华,然而,他们用自己真心的追求,让“共产党员”4个大字熠熠生辉。让我们用心托起这面鲜红的党旗,让共产党员成为人民心中永远不倒的旗帜!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