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模范中学2007年工作计划暨2006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
上传者:陈妍 时间:2007/4/6 15:18:19 点击次数:6237
      2007年是我校全面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针对学校发展现实,以“盘活资源,深化教改,丰富内涵,提升品质”作为2007年的基本工作思路,将2007年定位于“盘整年”,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夯实基础。2007年工作计划及2006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一、工作目标:以“双通道”的教改精神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盘活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设施;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学校课程改革整体方案,重点建设1~2个校本课程群;聚焦课堂教学,突出教研组的“研究”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年级组的教育、教学管理功能,激发学生追求发展的内驱力;依托教育科研,寻找并破解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坚持层级管理和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文化品质。
      二、2007年主要工作:
     (一)在全面总结我校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基础上,深化对作息时间安排的认识,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范畴,形成学校课程改革整体方案和校本课程系列,重点建设理科实验和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群。认真研究基础型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制订基础型课程标准在我校的校本实现。
     (二)聚焦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立“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组织开展全校性和校际的课堂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引导教研组将“研”字作为教研组建设的第一要务。年级组要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负责,坚持“自己孩子自己抱”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高中试行“导师制”,在高二、初二、初三等年级根据需要开展走班制的试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探索“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三)丰富“三重”德育内涵,明确“三重”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学生自主性、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三全”综合育人的体系,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重点研究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出并实践针对性措施。巩固发展我校的“四节”活动,确立“健康第一”的认识,拓展学校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将学生推到各项活动组织、策划、参与的前沿,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悟、锻炼和提升。
     (四)以任务驱动等形式,努力激发青年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结合学校重点工作,每学期组建2~3个青年志愿者研究与实践小组。聘请校内、外教学专家,开展分层次、分阶段师徒结对和教学反馈、评价。通过教研组建设,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鼓励教研组“请进来,走出去”,鼓励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备课组是对本年级该学科质量负责的基本团队,强化对备课组活动的指导管理与检查落实,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时间、内容、主讲人)、“三备”(教材、学生、教法),提倡教师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和听课。学校要将备课组上传的教案数量和质量,教师的听课数纳入教师评价指标。
     (五)发挥科研在学校发展的先导作用,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来认识。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做好“龙头”课题的结题工作,争取在市级评选中获奖。启动“学校文化与教育”研究项目,营造学校科研氛围,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确保1项市级、10项区级课题立项,办好《华模教育》,提高学术品质。组织教师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导师制”研究等学校重点工作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方案。
      (六)坚持层级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优化岗位等途径,提高师德修养,确立“服务意识、主动意识、效率意识”,提高学校的管理品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结构工资分配方案,在条件成熟时,试行二线岗位的竞聘上岗。加大学校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做好新生招生工作。
      三、2006学年第二学期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建立校外导师顾问团,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监控、反馈和分析工作。
     (二)加强学校形象整体设计和对外宣传,启动“学校文化与教育”项目,认真做好招生及其宣传工作。
     (三)加强班组建设和岗位管理,各部门、各组室要认真履行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特别是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二线岗位的主动服务和管理效率。
     (四)以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为重点,开展行为规范和“四节”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质。
     (五)组建志愿者研究小组,制订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方法特点及其改善策略的研究方案;确定导师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做好实践准备工作。
     (六)完成学校龙头课题的结题工作,制订学校课程改革整体方案,加强对作息时间调整的研究,形成校本课程系列和德育工作系列。
     (七)开展1~2次面向兄弟学校或家长的教育教学交流和开放活动,争取开展1~2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际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
     (八)盘活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好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基本的学习空间。
     (九)完善财务和财产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部门职能和岗位设置,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条件成熟时,试行二线岗位的竞聘上岗。
      四、2006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性工作和部门重点工作日程安排(见附件):
周次
日期
主要事项
第1周
2/26~3/2
1、  各组室完成工作计划。2、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形成学校信息工作方案。
第2周
3/5~3/9
1、组建校外导师顾问团。2、制订“学校文化与教育”项目实施计划。3、建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招生工作方案。4、高三七校联考。
第3周
3/12~3/16
1、教研组开始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分年级实施要求。2、科技节(含学科活动)。3、进行学校形象整体设计。
第4周
3/19~3/23
1、家长开放日活动。2、组建学生学习心理、习惯、方法项目研究与实践小组。3、科技节(含学科活动)。
第5周
3/26~3/30
1、  初三月考,质量分析。
2、  3/30全校春季社会实践活动(除初、高三、高一年级)
第6周
4/2~4/6
1、“华模杯”篮球赛(第6~8周)。2、确定图书馆改造方案。
第7周
4/9~4/13
申报市级课题的研究方案基本形成。
第8周
4/16~4/20
1、高一社会实践(东方绿舟)。
2、建立“导师制”项目研究与实践小组。
第9周
4/23~4/27
1、4/23~24期中考试。2、确定实验室改造方案。
第10周
4/28~4/30
1、4/29~30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2、完成龙头课题结题工作。3、研究制订学校课程改革整体方案。
第11周
5/8~5/11
1、  完成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研究分配方案的调整与完善。
第12周
5/14~5/18
1、  艺术节(12~14周)。2、确定导师制方案。
第13周
5/21~5/25
组建“三重”德育内涵研究小组。
第14周
5/28~6/1
1、  高三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2、初三月考,质量分析。
2、  6/1庆祝“六一”暨艺术节闭幕式。
第15周
6/4~6/8
研究制订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调整与完善方案。
第16周
6/11~6/15
初三毕业典礼暨离队仪式。
第17周
6/18~6/22
1、期末考试。2、安排暑期工作。
第18周
6/25~6/29
1、学期结束工作。2、高一南京行。
第19周
 
暑期红色之旅。
 
评论 本主题共有0评论 |<首页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尾页>|
登录名: 密码: 身份:教师 学生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