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修主题:
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中实践课堂增值,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的备课、磨课、上课水平提升,以达成学生的有效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题产生的背景:
1、我校作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越来越多的在市级乃至全国产生影响,示范性作用的体现其实是需要项目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教师教学行为要求两个四环节十六字的推出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层面的管理水平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区域推进课堂增值是个很好的平台,是由我区发起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个平台的实践提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教师和学校的职责,它也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有利机会。
3、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提高就是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的载体,改进学生学习行为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在对学生学习行为改进和实践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更加本原的实践,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策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 课程目标:
1.根据静安区教育局实施推进“课堂增值行动”的部署和要求,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和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学领导力,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实施的方法和行动策略;通过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3.在学校中打造一支向心力、凝聚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强的团队,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形成新的认识、理念和构建组织文化的行动方案,营造起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辐射。
4.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校、教师发展的愿景,培训与研究课堂增值在行政、课程、教学和学生组织等各方面实施的途径和行动策略。
四.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五. 实施过程和主要内容:
1.组建项目实施与推进的核心团队,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初三、高三年级组为重点,全体老师参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最优化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以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听、记、议、练”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叙、变、结、谈、疏、拓、融”为实施内容,分年级、分学科、有重点的全面推进。
3.在前期理论学习与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与策略等概念进行培训与研究,研究各种教学行为的特征、功能及状况;研究我校教学行为要求的有关指标;
4.根据课堂增值行动的特点和学校、教师发展的愿景,培训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途径、和行动策略。①研究管理层面,主要是学校部门中开展教学研究能力;②研究执行层面,即教研组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增值中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和建立教研组进一步发展的任务、步骤和策略;研究教研组改进教学可采用的策略;③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改进,研究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基本技能和听课说课和评课能力的形成及策略。④研究其他教师的上课优点,找到我们自己的差距,从而改变目前教学中一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当做法。
5.以教研组为单位,选择教师和学生行为中的各一个字为重点落实内容,实施和推进“课堂增值行动”。各组的重点为:语文组:“导、谈”和“议”; 数学组:“叙、拓”和“练”; 英语组:“结、拓”和“听”;物理组:“变、疏”和“练”; 生化组:“叙、融”和“练”; 政治组:“结、融”和“议”;史地组:“叙、疏”和“议”; 体育健康、数字艺术组:“变、疏”和“练”;
6.培训与研究学校校本研修的途径与策略,拓展教师专业培训的途径,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课堂增值行动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关系;课堂增值行动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对于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
七. 研修方式:
通过项目组研修完成校本培训
八. 研修次数:20次左右,63课时
九.考评方式:案例、课堂实录、论文、教案、总结发言等交流材料
附:
十二五在改进教学行为中实践课堂增值进度表 总课时: 63
周次 |
日期 |
星期 |
题目 |
研修方式 |
课时 |
主持人 |
|
4.22 |
五 |
动员 |
大组学习 |
2 |
徐怡敏 |
|
5.13 |
五 |
讲座一: 教学行为与习惯 |
听报告 |
2 |
徐怡敏 |
|
5.27 |
二 |
根据教学行为要求设计增值方案 |
自研 |
10 |
教研组长 |
|
6.17 |
五 |
讲座二:谈、疏、拓、融 |
听报告 |
2 |
刘文恬 |
|
7.23 |
五 |
讲座三:导、叙、变、结 |
小组交流 |
2 |
董臻子 |
|
9.16 |
五 |
讲座四:如何进行课堂增值 |
听报告 |
2 |
刘文恬 |
|
9.23 |
五 |
学习有关书籍,完善、实践方案 |
自研 |
8 |
教研组长 |
|
10.7 |
五 |
各组课堂增值实践 |
听课 |
2 |
教研组长 |
|
10.14 |
五 |
讲座五:谈、疏、拓、融
和导、叙、变、结案例分析 |
听报告 |
2 |
刘文恬 |
|
10.21 |
五 |
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
交流研修 |
2 |
董臻子 |
|
10.28 |
五 |
谈、疏、拓、融实践反思 |
大组交流 |
2 |
徐怡敏 |
|
11.11 |
五 |
导、叙、变、结实践反思 |
大组交流 |
2 |
董臻子 |
|
11.18 |
五 |
学习课堂增值的有关案例实践例 |
交流研修 |
5 |
徐怡敏 |
|
11.25 |
五 |
讲座六:教学行为改进与课堂增值 |
听报告 |
2 |
董臻子 |
|
12.2 |
五 |
完善案例 |
自研 |
8 |
徐怡敏 |
|
12.9 |
五 |
交流与研讨 |
交流研修 |
2 |
刘文恬 |
|
12.16 |
五 |
大会交流与研讨 |
研讨会 |
2 |
教研组长 |
|
1.16 |
四 |
完成课堂增值案例、论文 |
自研 |
2 |
徐怡敏 |
|
2.13 |
二 |
反思、改进,文章发表等 |
自研 |
4 |
董臻子 |
华东模范中学
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