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提升
学校精神引领 文化生活丰富
党的建设加强 主体责任落实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发展规划
30
31
教学科研
师资建设
学校治理
平安健康达标 校园环境优化
社会责任担当 学校形象良好
特色指标
社会责任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2017-2018创建在线 >>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发展规划 >> 30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
上传:管理员 点击:268
通过课堂实践与经验总结,形成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拟尝试使用以下策略:

1) 信息筛选策略

2) 信息推理策略

3) 信息质疑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通过观察、比较、实践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前后的课堂反馈与成果,形成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方案。

2. 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学生的深入访谈,了解其在运用多元解读技巧前后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对比,进一步了解运用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对于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

3.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借助理性思维加工,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3月至20178月)

文献研究:学习有关文本解读指导策略的相关文献资料。

2.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9月至20181月)

   1)设计并实施英语阅读多元解读指导策略训练方案。

   2)开展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阅读教学:

方法如①直接指导法②阅读示范法③引导提问法等。

  3. 第三阶段:中期小结、反思、再实践阶段(20182月至20186月)

1)对于前一阶段的实践进行反思、小结,对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学习风格以及语篇内容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或创新,进一步完善多元解读指导策略训练方案。

  4.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87月至201811月)

1)对以上各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报告。

(五)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立足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探索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此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本课题的难点和关键点。

2.本项目的特色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其一在于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科素养指向的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元解读的指导。即在对学生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过程中,始终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其二,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普通完中高中学生,较之于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与思维水平相对较弱,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能力也亟需提高。

三.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和相关教学案例,并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

(二)研究的外部条件

1、学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已专门成立学科素养核心研究小组,在各个学科范围内围绕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本人现在所教授的班级对于文本阅读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课堂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便于开展文本多元解读的研究工作。

(三)课题主持人情况 

课题主持人系上海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尤其对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阅读教学有独特的解读视角。本人在近三年中已在多期杂志期刊上发表过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成果。如《iPad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应用初探》《区域个性化背景下高中英语美育教育实施途径探究:以一节阅读课“Rockwell and His Works”为例》。此次研究从文本多元解读的视角出发,相信可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出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四)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均为拥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既有高中英语教师,也有初中英语教师,还包括我校英语教研组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进行过各类积极的尝试与大胆的创新,具有研究的热情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

四、成果形式:

(一)  最终完成时间:20186

(二)  阶段成果

1.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5月至20179月)

成果:学生访谈记录、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等。

2.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10月至20185月)

              成果:中期小结报告、文本多元解读指导方案。

  3.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85月至20191月)

成果:对以上各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形成最终的成果报告。

(三)最终成果形式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的结题报告及课例、教学录像等相关材料。

 

 

 

 

 

 

 

 


二、推荐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本单位完全了解静安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素养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保证课题研究经费;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三、静安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

一、立论依据: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意义价值,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二、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三、完成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自身专业能力、现有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研究经费、设备等。

四、成果形式:最终完成时间,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其形式。

(请按4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用小四号或五号字打印,可添页)

一.立论依据

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透彻的解读,既涵盖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又充分挖掘文本信息,赋予文本深度与内涵,已成为众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有关文本的研究表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指导,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读过程,有效的阅读理解过程既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指导、引领学生多元认知的过程。文本的多元解读,将会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使平面单一的表面文字变得立体、鲜活,呈现新的面貌。通过文本多元解读,学生逐渐提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增强了文化底蕴,培养了科学精神等品质,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形成。

(一)核心概念

a. 学科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尤其关注学生在本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b. 文本多元解读: 文本(text)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由此,可引申为构建、制造等意义。解读在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为“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指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形成的对文本的理解。文本多元解读,指针对同一文本,以不同文字层面入手、从不同视角出发、依据不同素材考量而进行的多层次释读获得的对文本开放性、多维度、深层次、个性化的体验,再现文本所要传达的内涵信息。

(二)本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充分研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英语教学数年,笔者充分意识到,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读效果。并且,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文本不仅关乎表面的语法知识,文本背后更渗透着作者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直接指向了英语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意识到,建立在文本多元解读基础上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全面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种种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个性,使文本焕发出立体的文化内涵,从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顺应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趋势,这种训练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阅读教学研究中没有明确提及“多元解读”这一概念,但仍然有一些相关的概念与理论。鲁姆哈特在70年代提出了交叉阅读模式。他指出在阅读过程中交叉影响到阅读结果的几个要素,包括读者的背景知识、语境等。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文字、符号、单词、词义等将会在不同的读者主观心理中呈现不同的意义。罗生布拉特于70年代末提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作者在其中提出,阅读是一个情感过程。阅读活动发生在读者的不同阶段,受到人生经历、阅读心境和某个具体阅读时刻的影响,这些因素或促进或阻碍阅读活动。柳士镇(2000)《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中列举了美国与加拿大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的新定义。美国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与交流的

复杂行为。加拿大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关系的理解,显示了阅读过程中固有知识和经历的某种关联。”

国内不少学者也在英语文本的多元解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庄志琳(2011)等主编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 解读与使用》一书,明确从五个视角出发对同一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五个视角分别为:语言知识、阅读技巧、体裁分析、写作技能以及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戴军熔(2012)提出了文本多元解读的基本框架,从解读文体、解读作者、解读结构、解读语意、解读语言五方面出发,为实现学生的多元解读建立支架;陈美红(2014)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她指出,文本的解读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及多纬度不断深入;卲宝菊(2016)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目标和文化背景知识、文本的体裁、文本的标题和插图、文本的阅读策略以及文本的架构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这些研究为英语文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学术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1.   AndersonNeil, J, 200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engage learning

12.   Claire Kramsch. 2000, Language and Culture,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   GrelletF.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4.   陈玉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探,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

15.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4期。

16.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章解读中的六个基本关注点,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

17.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 解读与使用,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 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

19. 卢伟栋,高中英语文本解读:意义、内容与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

20. 闫慧,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探索英语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途径,形成解读策略与指导方案,促进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性、广阔性、批判性与深刻性,提高其自主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最终达成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形成。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4.  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主观理解和现状。

5.  通过尝试以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多元解读的途径,拟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5) 文本语言

6) 文本内容

7) 文本主旨

8) 文本“空白”

6.  通过课堂实践与经验总结,形成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拟尝试使用以下策略:

4) 信息筛选策略

5) 信息推理策略

6) 信息质疑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通过观察、比较、实践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前后的课堂反馈与成果,形成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方案。

2. 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学生的深入访谈,了解其在运用多元解读技巧前后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对比,进一步了解运用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对于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

3.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借助理性思维加工,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

(四)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3月至20178月)

文献研究:学习有关文本解读指导策略的相关文献资料。

2.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9月至20181月)

   1)设计并实施英语阅读多元解读指导策略训练方案。

   2)开展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阅读教学:

方法如①直接指导法②阅读示范法③引导提问法等。

  3. 第三阶段:中期小结、反思、再实践阶段(20182月至20186月)

1)对于前一阶段的实践进行反思、小结,对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学习风格以及语篇内容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或创新,进一步完善多元解读指导策略训练方案。

  4.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87月至201811月)

1)对以上各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报告。

(五)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立足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探索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此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本课题的难点和关键点。

2.本项目的特色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其一在于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科素养指向的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元解读的指导。即在对学生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过程中,始终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其二,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普通完中高中学生,较之于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与思维水平相对较弱,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能力也亟需提高。

三.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和相关教学案例,并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

(二)研究的外部条件

1、学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已专门成立学科素养核心研究小组,在各个学科范围内围绕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本人现在所教授的班级对于文本阅读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课堂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便于开展文本多元解读的研究工作。

(三)课题主持人情况 

课题主持人系上海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尤其对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阅读教学有独特的解读视角。本人在近三年中已在多期杂志期刊上发表过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成果。如《iPad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应用初探》《区域个性化背景下高中英语美育教育实施途径探究:以一节阅读课“Rockwell and His Works”为例》。此次研究从文本多元解读的视角出发,相信可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出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四)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均为拥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既有高中英语教师,也有初中英语教师,还包括我校英语教研组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进行过各类积极的尝试与大胆的创新,具有研究的热情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

四、成果形式:

(三)  最终完成时间:20186

(四)  阶段成果

1.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5月至20179月)

成果:学生访谈记录、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等。

2.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10月至20185月)

              成果:中期小结报告、文本多元解读指导方案。

  3.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85月至20191月)

成果:对以上各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形成最终的成果报告。

(三)最终成果形式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的结题报告及课例、教学录像等相关材料。

 

 

 

 

 

 

注:1.活页一式三份   2.活页中不得出现承担人及承担人单位有关信息

 

 

 

申报分类

 

立项编号

 

 

 

 

静 安 区 教育科学研究

青年教师课题

 

   

 

 

 

课题名称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

申请人

金长蔚

联系电话


单位

华东模范中学

出生日期

1983.11.23

性别

教龄

7

职称

中教二级

职务

教师

研究领域

A

A基础教育(中学) B基础教育(小学) C学前教育D职业教育

E特殊教育F成人及高等教育

学科分类

3

1.语文 2.数学 3.外语 4.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自然、信息技术、劳技等)5.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思品等)6.音乐、体育、美术7.教育管理 8.德育、心理  9.学前 10.其他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

20173月修订


申请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静安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认可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静安区教育局科研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遵守静安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均加以注释;

4.避免学术不端,落实静安区教育科研规范要点,遵循静安区教师科研诚信守则;

5.维护学术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教育公共利益;

6.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7.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已完全了解静安区教育局科研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授权静安区教育局科研室:

1.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

2.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

3.允许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域教育系统中查阅和借阅;

4.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金长蔚__

 

2017 9     5 

 

 

填表说明

一、课题申请人必须是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

二、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区级研究课题。以前申报的区级课题尚未结题的(以办理结题手续为准),不能再次申报。

三、封面上的“申报分类”栏,填写由“研究领域”和“学科分类”两部分代码组成,具体代码见数据表,如小学语文填B1,幼教填C9。封面上的“立项编号”不用填写。

四、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五、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上,必须填写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承担人及承担人单位有关信息

六、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交送一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三份。打印、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申报表与活页分开装订。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立论依据: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意义价值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三、可行性分析: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自身研究能力、研究经费、设备等。

四、成果形式:最终完成时间,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其形式。

(请按4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用小四或五号字体打印,可添页)

一.立论依据

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全面透彻的解读,既涵盖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又充分挖掘文本信息,赋予文本深度与内涵,已成为众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有关文本的研究表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指导,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读过程,有效的阅读理解过程既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指导、引领学生多元认知的过程。文本的多元解读,将会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使平面单一的表面文字变得立体、鲜活,呈现新的面貌。通过文本多元解读,学生逐渐提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增强了文化底蕴,培养了科学精神等品质,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形成。

(一)核心概念

a. 学科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尤其关注学生在本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b. 文本多元解读: 文本(text)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由此,可引申为构建、制造等意义。解读在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为“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指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形成的对文本的理解。文本多元解读,指针对同一文本,以不同文字层面入手、从不同视角出发、依据不同素材考量而进行的多层次释读获得的对文本开放性、多维度、深层次、个性化的体验,再现文本所要传达的内涵信息。

(二)本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充分研读文本,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英语教学数年,笔者充分意识到,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读效果。并且,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文本不仅关乎表面的语法知识,文本背后更渗透着作者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直接指向了英语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意识到,建立在文本多元解读基础上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全面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种种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个性,使文本焕发出立体的文化内涵,从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本多元解读的指导策略顺应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趋势,这种训练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阅读教学研究中没有明确提及“多元解读”这一概念,但仍然有一些相关的概念与理论。鲁姆哈特在70年代提出了交叉阅读模式。他指出在阅读过程中交叉影响到阅读结果的几个要素,包括读者的背景知识、语境等。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文字、符号、单词、词义等将会在不同的读者主观心理中呈现不同的意义。罗生布拉特于70年代末提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作者在其中提出,阅读是一个情感过程。阅读活动发生在读者的不同阶段,受到人生经历、阅读心境和某个具体阅读时刻的影响,这些因素或促进或阻碍阅读活动。柳士镇(2000)《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中列举了美国与加拿大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的新定义。美国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与交流的

复杂行为。加拿大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关系的理解,显示了阅读过程中固有知识和经历的某种关联。”

国内不少学者也在英语文本的多元解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庄志琳(2011)等主编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 解读与使用》一书,明确从五个视角出发对同一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五个视角分别为:语言知识、阅读技巧、体裁分析、写作技能以及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戴军熔(2012)提出了文本多元解读的基本框架,从解读文体、解读作者、解读结构、解读语意、解读语言五方面出发,为实现学生的多元解读建立支架;陈美红(2014)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她指出,文本的解读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及多纬度不断深入;卲宝菊(2016)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目标和文化背景知识、文本的体裁、文本的标题和插图、文本的阅读策略以及文本的架构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这些研究为英语文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学术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AndersonNeil, J, 200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engage learning

2.       Claire Kramsch. 2000, Language and Culture,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GrelletF.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陈玉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探,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

5.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4期。

6.  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章解读中的六个基本关注点,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

7.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 解读与使用,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8.  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

9.  卢伟栋,高中英语文本解读:意义、内容与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

10. 闫慧,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探索英语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途径,形成解读策略与指导方案,促进学生课堂思维的活跃性、广阔性、批判性与深刻性,提高其自主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最终达成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形成。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  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主观理解和现状。

2.  通过尝试以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多元解读的途径,拟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1) 文本语言

2) 文本内容

3) 文本主旨

4) 文本“空白”

3. 

版权所有[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
Copyright By East China Model High School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62473989 沪ICP备1103865